8月17日晚,青藏集团公司西宁东车辆段调车线上灯光明亮,钢轨在灯下泛着银光。轨道车缓缓启动,低沉的轰鸣声打破夜色的沉静。
驾驶室内,轨道车司机陈志武坐在操作台前,神情专注。耳边,是对讲机中传来的作业口令:“6道牵出进路好了。”
“司机明白。”陈志武沉声应答。他的工作是把当天完成检修的货车从检修区牵出,送往指定停放线,同时将次日计划检修的车辆按指令送入预定股道,为后续工作做好准备。
这些车的进与出、挂与送,节奏如何,都必须与调车班组配合精准。在铁路系统中,调车作业看似是“摆车”,其实处处连着安全和效率。
轨道车司机、调车长、连接员、扳道员各司其职,密切协作。有人形象地称他们为铁路货车的“快递员”,将车辆一节节送达“检修接收点”和“调车整备线”,衔接起整个检修体系的前后环节。
作业开始前,陈志武像往常一样对轨道车进行了全面检查——灯显是否正常、GYK是否良好、制动状态是否达标,他对每一个细节都不放松。“车是工具,更承载着我们的责任。”他说。
作业中,陈志武紧盯监控画面,配合连接员的指令,将轨道车以低速缓缓推进至待挂车辆前。不到5m的距离,速度必须控制在2km/h以内,对接误差控制在厘米之间。
动作不急不缓,手中微调操纵杆,稳控刹车,轨道车精准连挂,车钩接触平稳。“道岔开通良好……明白。”对讲机里传来熟悉的节奏,他的回应简洁有力。
每一次连挂、每一次推进,陈志武都稳扎稳打、确保无误。三组车辆的调配在他和同事密切配合下顺利完成。
21时30分左右,调车任务完成,他关闭轨道车电源,记录作业时间,确认现场一切妥当后,最后才离开作业区域。
多年来,班组未发生过一起因道岔确认不当造成的挤道岔事故。参加工作12年来,陈志武从连接员做起,当过调车长,再到轨道车司机。他是单位里首位主动报考轨道车司机证的职工。
当年没有系统教材也没人传授经验,他就利用休息时间跑到青海民族大学图书馆查阅教材,对照规范、反复模拟操作。那段时间,他白天工作、晚上练习,凭着一股韧劲拿下了证书,也为年轻同事探索出一条成长路径。
十余年来,他参与完成了数以万计的调车作业,熟悉每一条股道走向、每一种作业节奏。“调车不是靠记流程,是靠你对现场的画面感。谁在什么位置、该怎么防护,都得提前在脑子里过一遍。”他说。
每一个安全送达的瞬间,都是对职责的最好回应。就像快递员将包裹准时送达一样,陈志武把一节节货车送进准确位置,送出的是一份安全,也是一份信任。(工人日报客户端记者邢生祥 通讯员李彬)
配资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